昨日,北京电影学院暨青年电影制片厂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创作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包括乔梁《叛徒》、章明《出门欢喜》、陈大明《无处藏身》、花箐《狭路》、德格娜《告别》、张影《老混蛋》与曹保平老师项目及梅峰改编老舍作品在内的首批八位在校教师的八大项目正式签约发布。
娱乐6月18日报道 (文/上海报道组 三生凉茶)昨日,北京电影学院暨青年电影制片厂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创作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包括乔梁《叛徒》、章明《出门欢喜》、陈大明《无处藏身》、花箐《狭路》、德格娜《告别》、张影《老混蛋》与曹保平老师项目及梅峰改编老舍作品在内的首批八位在校教师的八大项目正式签约发布。
回顾中国电影发展,“学院派”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创作力量。从黄健中、谢飞、郑洞天、张暖忻为代表的第四代导演,到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等第五代导演,再到贾樟柯、王小帅等第六代领军人物,他们都出自“学院派”。而近年出现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万箭穿心》、《狗十三》、《北京遇上西雅图》等一批由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主导创作的电影,证实了“学院派”一直保持着创作活力。从“学院派”旗帜性人物谢飞,到近年来的实力导演薛晓路、曹保平、乔梁、姜伟、梅峰、王竞、姚晓峰、陈大明、花箐,这支齐聚北京电影学院老中青三代的“梦之队”在发布会上集体亮相,举起“新学院派”旗帜。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表示:“上海是中国电影起航之地,是左翼电影孕育之城,上海电影节也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学院几代电影人齐聚于黄浦江畔,正是希望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亮出‘新学院派’的旗帜。”据悉,此次北京电影学院暨青年电影制片厂签约的八大作品,也是“新学院派”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凭《春风沉醉的夜晚》摘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学院副教授梅峰,将在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中,以当代性的视角来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老舍先生的创作,“希望通过这一次的电影文学改编,来理解老舍先生的作品,作为一种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的代表,能够让我们对今天的时代与社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思考”。
除此之外,这些签约作品的主创,也有不少与上影节缘分匪浅的实力电影人。比如推出《叛徒》的教授乔梁,曾入围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展映单元;而计划拍摄《出门欢喜》的教授章明,则曾凭借《郎在对门唱山歌》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
本文来源:娱乐专稿
责任编辑: